(1)面向校内推广应用
①学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成果受益学生累积3万余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课前预习、课堂小组讨论和课后拓展训练参与率达到100%,成绩优良率连续3年超过80%,课程考研成绩过线率达到85%以上。创新意识明显提高,近5年学生的科创实战和学科竞赛参与率达到92%以上,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山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特等奖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图5)。
②团队教研水平显著增强
团队产生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1人,泰山学者5人。团队先后获评 “国家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列课程团队”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发起和多次承办山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多次在多媒体课件大赛和讲课比赛中获奖,获得教学成果奖9项。近5年主持教研课题6项,在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大学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10篇。
③课程建设成果斐然
生物化学先后获批山东省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和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两门课程分别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成员主编或参编教材9部,其中《基础生物化学》《简明分子生物学教程》《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3部主编规划教材获评山东省一流教材。
(2)面向校外推广应用
①学生受益面广
团队主编等系列规划教材被省内外20多所高校选为指定教材或参考教材,累积销售10万余册,受到学生广泛好评。分子生物学慕课是山东省高校精品共享课,在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使用效果良好。
②院校同行评价优秀
课程建设成果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5所高校应用和高度评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30余所高校来我校交流了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成果经验。在2023年学校专业评估中,评估专家也对课程教学成果给与高度评价。
由著名分子生物学专家郑永琏教授担任组长,联合陈雨海、王晓云等国家级教学名师组成鉴定委员会,对本成果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成果在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③媒体会议推介效果显著
团队成员在“新时代高校生命科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等全国性教学研讨会议上做专题汇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央广网、齐鲁晚报等媒体和公众号对学生竞赛和教研成果进行了多次报道,有效提升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