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申报书  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1)基于产业需求的多维度学生创新理念培育(第一阶)

价值引领培育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培育过程中贯通德育文化、传统文化和双创文化。成立山东农业大学食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强化《思想道德法治》《艺术审美》《中国饮食文化》等通识课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培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产业需求导航创新方向:“专业认识实习”“食品工厂实习”契合产业需求;创新“企业技术总监驻校授课”机制,每年邀请10位行业企业专家开设“企业家论坛”“创新创业教育”等开放式课程,聘任83名企业研发及管理人员担任行业导师,引导学生明确创新方向。

学术前沿开拓创新思维:开设“学科前沿进展讲座”,开展“制造强国”“大食物观”“健康中国2030”等国家战略专家讲座48次。

2基于产教融合的“四级进阶”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基于问题驱动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第二阶):以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学等12门专业基础课程为载体,构建动态更新的食品产业问题库,驱动学生多途径分析问题并提出方案,培育自主学习能力。

面向产品/工艺设计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第三阶):依托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等7门课程实验,夯实专业实验技能;通过专业综合实验、工艺生产实习、食品工厂设计等5类实践环节,提升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通过科创项目、双创大赛等环节,提高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再次提升。

契合供需适配的工程实践实战能力培养(第四阶):依托校外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山东农业大学乡村驿站、皖东综合试验站、川渝特色农产品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98个平台,通过“企业命题、导师指导、学生答卷”,开展“学科+”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创业等多元定制化培养,形成“技术需求-实训项目-考核标准”闭环体系,在实践实战中提升学生解决食品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构建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反馈及持续改进机制

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四阶段”的不同目标,构建包括课程教师评价、校外导师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用人单位反馈、社会评价等6个维度的学生产出评价模式,制定《食科类本科生解决工程问题创新能力评价办法》,形成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



申报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