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申报书  创新点
创新点

(一)育人理念创新:树立“协同共育、价值同塑”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育人新理念

核心在于打破中外双方在思政育人领域的壁垒,凝聚思想共识,构建多方联动的育人格局,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学校以“三全育人”为根本指引,摒弃以往思政教育中“中方独奏”的单一模式,将思政元素嵌入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实施、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契合。始终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理念沟通与机制建设,推动外方从思政育人的“旁观者”转为“协同者”,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为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筑牢思想根基、明确育人方向。

(二)育人体系创新:构建协同共育“五五联动”思政育人体系

中外双方通过制定《中外协同育人管理办法》,统一育人导向,提供制度支撑,细化职责分工,强化过程督导,有效破解协同无序问题,在此基础上,首创“教学-保障”双维度“五五联动”体系,将思政目标嵌入人才培养全流程,依托五项支撑构建闭环管理,实现价值塑造与质量监控协同推进,解决传统思政育人碎片化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联合管理委员会作用,明确外方参与路径,联合修订培养方案,打破“外方缺位”困境。组建中德骨干教师联合团队,借理念互补打破文化壁垒,将外方参与纳入评价体系,强化跨文化育人主动性,切实解决中外教育协同难问题。

(三)育人方式创新:创立“四四融入”思政育人教育方式

打破中外合作办学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按四类课堂属性匹配对应思政元素,推动思政教育自然融入专业教学,避免生硬叠加。教学模式上,摒弃思政教育单向灌输模式,依托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等特色活动,搭配“云端党课+实地研学”双轨课堂,打造沉浸式互动场景,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强化思政感知深度。同时,以外语为桥梁传播中华文化,为境外学生设计红色教育课程,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突破地域限制,做到思政教育全域覆盖,实现“语言+知识+技能+素养”多维提升,同步强化学生能力与素养,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同步发展

 


申报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