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交换生圆满结束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的半年访学,两校联合打造的“课程实践化、生活场景化、文化融合化”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交流模式成效凸显,为培养适应全球化需求的复合型农业管理人才探索出高效路径。
在专业培养层面,两校聚焦农业经营管理领域的跨学科特性,构建“理论+实战”双轨课程体系。卢布尔雅那大学为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定制《商务英语》《人力资源管理》《全球商务沟通》等特色课程,打破传统课堂模式,以模拟商务谈判、跨国企业管理案例研讨、项目角色扮演等实践形式,将农业经营管理知识融入真实场景。例如,《商务英语》课程通过“跨国农业企业合作谈判”模拟实训,让学生在制定合作方案、化解谈判分歧的过程中,同步提升语言能力与跨境农业商务运作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引入国际农业企业管理案例,组织各国学生围绕“跨国农场人力调配策略”“跨文化团队激励机制”等议题展开研讨,助力学生掌握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农业管理思维。
为推动学生深度融入当地学习生活,两校搭建“全场景支持”体系。卢布尔雅那大学通过“生活引导+文化浸润”双举措,帮助交换生快速适应:从机场接机、住宿安置等基础服务,到引导学生走进当地菜市场、超市体验生活,鼓励学生自主烹饪、与外国友人开展“美食文化交流”,在柴米油盐的日常中锻炼独立生活能力与跨文化沟通技巧。同时,学校依托各类社团活动、节日庆典、城市探索等场景,让学生在参观博物馆、参与划龙舟等活动时,既能感受当地文化,又能主动传播中国农业文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在能力培养延伸方面,两校注重“实践赋能+视野拓展”。交换生在学习之余,深入调研卢布尔雅那当地农业经营场景,观察农产品流通、市集运营等环节的管理模式,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组队完成课程任务、共同参与社会实践,在协作中提升跨文化团队协作能力。“从刚到异国时的紧张不安,到能熟练用英语开展小组讨论、用简单的当地语言与摊主沟通,这段经历让我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更学会了在不确定中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对未来从事农业经营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完成访学的山东农大学生感慨道。
据悉,两校已就深化合作达成共识,后续将进一步扩大交换生规模,增设“中欧农业经营对比分析”“跨境农产品营销实战”等联合课程,打造“线上课程共建+线下实地调研”的混合式培养模式,并计划联合举办“农业经营管理国际论坛”,为师生搭建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实践创新平台。
山东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卢布尔雅那大学的合作模式,突破了传统农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地域限制,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实现专业能力、跨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国际教育合作,为农业经营管理领域培育更多兼具全球视野与实操能力的优质人才,助力中外农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