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爱农情怀显著提升。四年来,累计4.5万余人次学生参加“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大调研与乡村振兴驿站建设活动,实现全省5.5万个行政村全覆盖。学生撰写的《助力乡村振兴的山农实践》等乡村发展报告结集出版,充分彰显了学生的知农爱农情怀。
兴农本领明显增强。超过4000余名毕业生围绕56个产业开展“产区选题-产区实施-产区汇报”,毕业论文汇总形成产业发展报告,破解乡村发展难题。涌现出了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为代表的一批兴农典型,“蘑菇匠”聂阳带动3000余户脱贫,入选“全国高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全校3.3万人次学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比例达73.67%;发表论文397篇,获批专利97项;近3年,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13项,位居山东省高校首位、全国农林高校第2位、全国高校第15位。
人才支撑更加有力。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升,位列全国高校百强;农科专业平均深造率54.34%,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近三年,毕业生就业选择助力“三农”和乡村振兴的比例,由53%增至68%,为服务乡村基层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2)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结出丰硕成果
打造齐鲁样板的山农贡献。师生在乡村振兴驿站累计开展技术服务指导1.2万余次,农业政策宣讲2864场,录制播出《山农大家说》20期、《乡村振兴驿站广播》230期,帮助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3.4万多个,推广作物、蔬菜、果树等新品种、新技术30余个。
政府决策咨询的山农方案。撰写《山东省乡村振兴调查报告》《山东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集》等7类资政报告,省部级领导批示5篇。《实施党建引领“十百千万”工程 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高校力量》作为山东高校唯一入选 “2023-2024年度山东组织工作创新优秀实践案例”。
(3)实践育人范式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媒体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累计报道300余次。人民日报评论“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点赞学生乡村实践,央视“新闻联播”用2分47秒报道实践育人成效。
校外广泛推广: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全国28所涉农高校前来考察学习并借鉴推广。
政策充分肯定:农业农村部向全国农业科教系统专题推介,山东省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支持学校建设乡村振兴驿站,将示范性驿站纳入农业技术服务和农民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