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申报书  创新点
创新点

1)创新以乡村振兴驿站为载体的全周期、沉浸式思政实践新体系,让爱农情怀可感知、可衡量

本成果提出“知行耦合、理实一体”育人理念,由学生担任驿站专员,驻村蹲点,深度融入乡村发展,将爱农情怀培养从校内课堂延伸至校外乡村,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强调“知”与“行”在持续互动中相互促进,实现从课堂认知到乡村认同的升华。通过持续开展乡村振兴驿站建设,使爱农情怀培养有了可感知、可衡量的实践载体,实现了爱农情怀教育从“感性触动”到“理性认同”再到“使命担当”的升华,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变成教育教学的“硬指标”。

2创建“产区选题-产区实施-产区汇报”育人新模式,让兴农本领可实践、可验证

本成果彻底变革“教室选题、实验室实施、校内答辩”的传统毕业设计流程,创建“选题来自产区、研究扎根产区、成果服务产区”的真题、真做、真贡献一体化模式,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校内学习与一线实践深度融合,解决实践教学与产业脱节问题。该模式实现了学生田间本领从“课本”到“产业”的无缝衔接,破解“实验室学种地”的脱节难题,构建与农业生产全链条相匹配的能力锻造模式,把课堂学习的“纯理论”变为强农兴农的“真本领”。

3)建立全域覆盖、多元协同的“三阶贯通”实践育人新机制,让育人范式可复制、可推广

通过制度设计,将1万个乡村振兴驿站、208个科技小院、8个产业研究院”这一全域性、网络化的社会资源,系统整合为高等教育的育人资源。师生长期扎根乡村基层,搭建学校与乡村联系更加紧密、服务更加便捷的桥梁纽带,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和产业有机融合,实现学生在田间地头培养、课题在生产一线落实、成果在乡村基层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构建了高校-政府-产业-乡村命运共同体式的长效运行机制,解决多元协同育人难题,为新农科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农方案。


申报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