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卓越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理念
①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面向园艺产业发展需求,培养既能潜心基础研究、引领科技前沿,又能扎根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的“顶天立地”园艺人才。
②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等协同育人平台,汇聚“学业+产业+科研”三方导师,推动科产教深度融合,明确“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创业链”四链融合的培养理念。
(2)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
①构建“理论课程+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四位一体模块化教学体系、“通识基础+专业核心+交叉前沿+跨界选修”模块化课程体系、“校内-校外-综合”的实习实训和“以赛促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图2)。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将生物、信息、环境、工程等理论课程融入果树学、蔬菜学等二级学科,形成“横向广、纵向深”的理论课程体系(图3)。
②将“一中心、四融合”课程思政模式贯穿培养全过程,以专业理论为核心,与专业报国(如我校果树学科四十年、三代人倾情帮扶蒙阴发展果品产业)、科技前沿、政策方针、楷模事迹相融合,达到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融合统一。
(3)创新项目制培养模式
①依托国家和省产业技术体系岗位团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设立“基础-产业-科研-综合”递进式项目36项(图4)。从大二起全面推行导师制和项目化培养模式,将教师获得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新质生产力、教学案例和学生双创项目,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②创新产区答辩毕业论文考核模式,围绕产业痛点难点,多学科交叉开展协同攻关,通过“调研选题→试验实施→反馈检验→成果汇报”,形成“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闭环模式。
(4)打造高水平教育资源
①实施“大师引领”模式,加强高水平师资引育。学院现有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47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8.8%。邀请本学科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本科生授课,如北京大学许智宏院士、首尔大学孙禛翼教授等。
②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将园艺学科科研优势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如将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桃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设施蔬菜宜机化栽培模式”转化为《果树园艺学》《设施蔬菜栽培学》的教学案例,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智慧树、慕课、雨课堂、虚拟仿真等,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③打造“产业研究院+产业学院+科技小院+乡村驿站”多层次协同育人平台,为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