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艺产业产值超过4万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70%以上,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园艺产业链不断拓展完善,逐步向精准化、轻简化、机械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融合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理论与技术。传统园艺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难以满足现代园艺高质量发展需求。山东农业大学面向农业强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在“山东省新农科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等26项教改项目支撑下,探索实践出本成果。
该成果基于建构主义学习、成果导向教育等理论,以培养“懂理论、会技术、善管理、有情怀”的园艺卓越人才为目标,创新性提出“模块化、项目化、个性化”培养模式。该模式整合校地企优势资源构建多元育人平台,重塑模块化教学体系,创新“项目制”“多元导师制”等模式,系统解决了传统园艺教育中“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错位、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同质培养与个性发展割裂”三大矛盾,培养了理论根基深、实践技能硬、管理能力强、三农情怀浓的“顶天立地”园艺人才。
人才培养卓有成效。培养国家“四青”、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等国家级人才32人,以及服务各行业的园艺人才1.2万人。本科生进入“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占比达46.7%,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占比达95.6%。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3项,“创青春”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项。涌现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重点团队、全国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先进典型。
专业建设成果丰硕。园艺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A类。
师资队伍阵容强大。学院2名教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0人次分别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国家和省部级荣誉。建成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首批全国党建“双创”样板支部1个。
成果影响力显著。已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推广应用,近5年累计受益学生70000余人。其先进经验被央视《朝闻天下》和《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