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为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努力方向。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正加速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绿色化、数字化与三产融合方向转型。随着产业链拓展延伸,农业领域对更加精准、多样化人才供给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农学专业“同质化”单一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亟须通过分型培养推动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在此背景下,山东农业大学依托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的优势传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精准对标新农科建设要求,2014年,创新设立农学专业(齐鲁学堂班),着力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拔尖型人才;2018年,率先在全国创办农学专业(公费农科生班),面向基层定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2020年,开设农学专业(新农科实验班),着力培育兼具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系列举措逐步构建起农学专业“一专三型”分型培养体系(一个专业培养三种类型人才:拔尖型、复合型、应用型),形成了分类明确、层次清晰、精准供给的农学人才培养新格局。
本成果创新“需求驱动、要素重构、差异支撑”的分型培养理念,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精准定位农学专业“行业科学家”“产业领军者”“乡村振兴匠”三类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构建“3+1+2”本硕贯通式拔尖型人才培养模式、“新三三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订单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资源系统化配置与课程体系分型建设,系统打造“拔尖人才培养平台集群”“复合人才培养平台集群”“应用人才培养平台集群”,实现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分型定位,切实提高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成果实施以来,培养了以清华大学“水木学者”靳帅为代表的新时代农业人才3000余名,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成果在11所农业高校推广应用,得到孙其信院士、张福锁院士和李培武院士等多名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学校多次受邀在全国作物学会理事会等重要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与引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