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申报书  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立足学校农科优势,以农村社会发展和治理为研究特色,设置地方政府与乡村治理等六个研究中心,形成了乡村治理“山农经验”。当前,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与乡村社会深刻转型对农业院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人才需有兴农、爱农的情怀,兼具数字治理能力与乡村发展视野,突破传统单一学科局限,实现跨领域融通整合。然而,现有培养模式仍存在“兴农使命”与“专业认同”悬浮、“公共管理”与“农业科技”割裂、“耕读实训”与“数字赋能”脱节等问题。

本成果从2019年开始,基于协同育人理论和现代治理理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依托行政管理等四个本科专业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创新性地提出“厚植沃土·善治兴乡”的育人理念和“一核四链”的育人模式“沃土”喻指中国乡土社会所蕴含的治理情境与农业文明根基,强调人才培育应根植现实土壤;“善治”则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推动乡村治理体系优化。“一核”即以培养“懂农业、善治理、融技术的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四链”构建四阶贯通育人价值链,筑牢学生兴农使命;创建公共管理+农业科技交叉知识链,重构课程体系;锻造“认知能力-整合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四位一体进阶能力链,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打造“校-政-社-企”“实验-实训-实战-实创”多元协同立体实践链,提供沉浸式乡村场域体验。

该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基层公共部门就业率由2020年的41%提升至2024年的78%,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成果推动了专业建设《管理学原理》等两门课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出版《中华农耕文明》等著作10余部;推广应用范围广泛:该模式已在安徽农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推广应用,被山东教育等主流媒体报道,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



申报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