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院校肩负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大使命。然而,传统育人模式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锻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上存在明显不足:一情怀培养不够深入,学生对三农的情感认同和使命担当有待强化;二实践育人链条不够贯通,理论学习、技术掌握与解决农业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脱节;三评价机制不够立体多元,难以全面衡量学生服务乡村的实效与情怀成长。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思政教育与知农爱农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是涉农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当务之急。
自2016年课程思政理念深化以来,项团队立足植物保护国家级特色专业优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创新提出“一树五植”育人理念(植根三农情怀、植入课程体系、植力实践创新、植心农耕文化、植魂乡村振兴)。实践中,系统打造“五植同育”资源矩阵,构建三维全景育人生态;创新构建“学-诊-战”知行合一链,实现认知闭环,专业能力靶向提升;首创“三维耦合”动态评价机制,以农户评价校准实践、增值评价追踪、情怀成长、修正评价驱动持续改进。这一系列举措,旨在精准培养“懂农业的知农奋斗者、爱农村的助农急先锋、爱农民的兴农勤务员”。
经过成果多年实践,实现了学生铸魂强能:学生服务三农情怀深厚、实践创新能力突出,年均1000人次深入一线科技支农,涉农基层就业率达69%,展现了新时代农科学子的责任担当;专业建设提质: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3项、省级一流课程7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有力支撑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内涵发展,助力其完成国家三级认证;服务乡村增效:构建覆盖全省的乡村振兴驿站和科技小院网络,推广技术超100万亩,助农增收3000万元,3个基地获评国家级示范基地,直接赋能乡村振兴; 示范辐射广泛:成果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推广至全国25所高校46个专业,支撑8所高校获批省级思政中心,为涉农高校育人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